天幕下的人记录的更加详细,这些弊端也要分条缕析记录清楚,权当前车之鉴。
【王安石变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推进了军队建设,但由于用人不力及执行出现偏差,变法也带来一些负面效果。再加上变法触动了守旧派的利益,导致“新旧党争”,使得王安石变法受到不少朝臣的非议。】
【宋神宗变法的态度不够坚决,王安石两次被迫辞去相位。新旧党政也让新党的变法变了味,从为国为民,变成了权力之争。元丰八年(1085年)神宗死,哲宗即位,高太后垂帘听政,实际掌握国家大权。她起用司马光为相,新法除置将法外,全部被废。司马光还将神宗时拿回来的土地都还给了西夏。】
已经元丰三年的神宗赵顼:朕还有五年就死了……
儿子年纪还小,母后垂帘听政也是应有之义,但母后怎么能将新法完全废除呢,她对我这个儿子就这般看不顺眼吗!
商鞅变法
【高太后执政期间,树立“元祐党人碑”,凡是支持新法的,都被打成奸臣;凡是反对新法的,都被塑造成忠臣。朝局的重点不是如何富国强兵,而是如何打倒对手。哲宗亲政后,又将所有保守派贬谪,重新启用变法派。北宋的朝局就在两党相争中,向着亡国的深渊滑落。】
评论区
“虽然,但是,我支持苏轼。”
“哈哈哈……哲宗都不用考察的,直接按着党人碑点名就好。”
宋哲宗:谢谢,朕并不想要这种便利。
“高太后被那些文人吹成“女中尧舜”,但割地和党争都是高太后执政期间发生的。”
“高太后私德很好,但好人不等于一个好的统治者。”
高滔滔:朕到底是好是坏?
一个严于律己,对于私德有完美的追求的人,如何能容忍在他人眼中的“不贤”,更何况这是天幕的态度,是后世的盖棺定论。
吕雉:此人行事毫无主见,被人利用而不自知,居然能得到这么高的评价。
武则天:“不错,评价统治者如何能以私德论处,自当观其行事,于国于民有何利弊。”
“她不过是旧党树立的牌坊。”
“一个工具人罢了。”
“其他直播间有很多历史盘点,主播也可以盘点一个古代十大贤后。”
“不管怎么排,高太后都上不了榜吧。”
“如果两宋的文人能看到,他们推崇的高太后被后人贬低嘲讽,不知是怎样一种景象。”
“历史的真相是不会被几本史书掩盖的。”
北宋文人,尤其是司马光再次受到会心一击,后世人可真是会嘲讽。
“王安石本可以成为商鞅第二的,可惜没有遇到一个坚定地相信他的秦孝公。”
“终究是,弃疾似去病,宋皇非汉皇。”
汉武帝刘彻:“去病,天幕说的是你吧。”
霍去病拱手道:“那弃疾定然没有臣的好运气,能得遇陛下。”
若是其他人说这样的话,群臣定会暗骂他谄媚惑上,但霍去病说这样的话却没有人会这样认为。
霍去病自幼跟在汉武帝身边,是汉武帝一手培养的,十八岁便能够领军出征,也是汉武帝的一力支持。
一年前谁能想到,这样一个纨绔公子哥居然有那样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