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玄的脚步猛地顿住,脸上的笑意瞬间褪去。
李兰儿也惊得抬起头来。
院门口的柴门被撞开,周永冲进来,脸涨得通红,指着村口方向:
“玄……玄哥!村口来了好多鞑子兵!骑着马,凶得很!”
他喘了口粗气,才把话说顺:
“领头的是个蓝旗官儿,让村里老少爷们都去村口晒谷场集合,一个都不能少!说有天大的事要宣布!”
刘玄眉头拧成个疙瘩,抱着李兰儿往屋里走,低声道:
“你先回屋,把门关好,不管外面有什么动静,都别出来。”
李兰儿攥紧他的衣襟,“他们要做什么?”
“别怕,我去看看。”
刘玄把她放在炕边,转身抄起墙上的两把长刀,用两个包袱紧紧裹住,大步往外走去。
出了门,刘玄递给周永一把:
“藏在身后,与我见机行事。”
周永点了点头,接过包袱。
路上,刘玄心中起疑,倭寇刚破了靖边墩,溃兵肯定将消息传到江陈县了,鞑子竟这时候派兵过来。
难道,是来救永安村的?
想到此处,刘玄问道:“在明处那十具倭寇尸身和军械,现在置于何处?”
周永道:“按玄哥的吩咐,堆在了村东土墙后的隐蔽处,鞑子来时应该没见到。”
刘玄松了口气,脚步却没慢,加快走去。
到了晒谷场,就见村民在两旁肃立,廖元和周仲也在其中。
而正中间,整整齐齐列着一队后金兵,约莫三十来号人。
刘玄一眼扫过去,心里猛地一沉。
这些鞑子和他之前在村里杀的溃兵,简直是云泥之别。
个个披的铁札甲锃亮,甲片密得插不进针,腰间长刀镶着铜钉,背后旗色纯蓝,骑着高头大马,比倭寇的矮马壮实一倍都不止,鬃毛油光水滑,马蹄裹着铁掌,踏地有声。
眼前这群人,应是后金军中的精锐,怕是县中鞑子权贵身边的亲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