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玄看着巴图的样子,眼中闪过一抹狡黠。
又猜对了。
巴图这副模样,分明是被说中了痛处。
这后金朝廷,怎么可能让军中大将去领绿营。
必然都是些军中里的闲散余丁,或是犯了错被降职的末等军官,在旗营里混不出头,才被扔来管绿营。
这样的人,最看重的便是手里这点兵权。
二百绿营兵虽弱,却是他立足之本,是向上面证明自己有用的唯一筹码。
刘玄心中冷笑,面上却愈发恭谨:
“绿营初建,弟兄们皆是农夫出身,若要成军,需得慢慢来。”
巴图打断道:“说的容易,我绿营不向前,上面的大人肯依?”
他不傻,组建这绿营时,巴图心里清楚。
只要倭寇一日不除,剿倭的名义就一日管用,便能名正言顺地向县里要粮、要枪、要甲胄。
毕竟靖边墩一丢,倭寇长驱直入,一路能冲到县城,到时候别说百姓,就是那些养尊处优的权贵老爷,也得成了倭寇刀下的肥肉。
所以他们一定会捏着鼻子认了这绿营的开销。
最好是能留着这靖边墩的倭寇,利用他们,将自己手中的绿营练得兵强马壮。
但上面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他还记得上任那天,总兵大人对自己训话:““靖边墩是扼守要道的咽喉,你去了,须得速速收复,若迁延日久,以叛国论处。”
巴图重重地叹了口气,“罢了,慢慢练兵是不可能的。”
说着,他抬眼看向刘玄,“你有什么法子就直说,别绕弯子。”
刘玄眯了眯眼,低声道:
“硬冲自然是下策,我有一法,可不伤及我军筋骨,亦可收复靖边墩。”
“哦?”巴图身子不由自主地往前倾了倾,“快说!”
刘玄眼神一锐:“兵不在多,而在于精,靖边墩有百人守着,却被五十倭寇端了窝。”
“今夜,我愿领十人前去夜袭,摸黑杀上墩去,乱中取势,一举袭取靖边墩。”
巴图猛地抬头:“十人?”
“十人足矣。”刘玄斩钉截铁。
“你的意思是?”
““多了反倒是累赘,人少目标小,动静也轻,更容易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