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宁此话一出,包括王忠在内的群臣,竟出奇地没有一个人再站出来阻止他。
尤其是王忠,他的瞳孔里竟有着异样的光泽闪烁起来。
“果然都是老江湖啊”
这样的局面是魏宁所能料想到的。
起初,王忠和代表们只是把关注点放在了玉玺身上,一旦魏宁离开京都,那么连带着玉玺也会下落不明。
但经过魏宁一句“毋宁死”的口号喊出以后,他们这才反应过来魏宁话里真正的意思。
意思很明显,此次前往萧关平乱,他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去的。
而事实也是如此,萧关大败,西征军败走朝那县,就那仅剩的三千残军能干嘛?
面对匈奴数万铁骑,成败已是定局。
一个魏宁去了能解决什么问题?
死?
对就是死!
这是王忠从魏宁话里第一时间就明白过来的事。
魏宁待在皇宫,除了从他身上找到玉玺的下落以外,剩下的作用,就单纯只是当个鱼饵。
可这种局面是王忠那些夺权者们想一直看到的么?
当然不是。
夺权一事不在个人,而是关乎他们背后一整个庞大且复杂的利益集团。
迟一天夺权,他们就得消耗大量的钱力、物力去供养那些数以万计的将士和战马。
时间一长,即便是再如何财大气粗的集团,内部也会出现不一样的声音。
毕竟他们想要的,是问鼎之后,所带来的千倍万倍的回报,而不是看着白花花的银子白白浪费掉。
所以夺权得快,他们拖不起。
可对魏宁动手,又会出现被扣帽子多打一的情况,谁都不敢先手,这就使得夺权者们很恼火了。
但现在不一样了。
魏宁自己主动找了一个让他们减少内消的办法:为大乾社稷死而后已。
这个理由足够的名正言顺。
即使魏宁没有死在战场上,哪怕躺在了西北边陲的黄土上,那也是做到了君王死社稷的壮举。
而他的死,对大乾来说是光荣的、伟大的、流传千古的。
但对夺权者来说,是与我们无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