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大将征战在外,不暇仔细治业,所以感觉士伍臃肿、是个负担。可等到对外战争稍有停歇,他们有精力广置产业、利用人力的时候,未必就会这么大方了。
高欢为什么能在河北成就霸业?就是因为接收了被尔朱家视为负担、头疼无比的六镇镇民,东魏的军事力量始终压过西魏一头,也正是因为大量的六镇镇民留在了河北。
“长久城居无事,的确不是营家的善计。既然西朝已经授给田园,我打算明早就带领一批士伍出城、就食乡里。眼下已经到了四月初夏,农时入尾,错过这一季的农时,接下来维生势必更加艰难!”
晚饭时,李泰跟高仲密讲起他心里的打算。
“阿磐你既有这样的长计,我也不阻你。幸在所去也不是远乡,如果有什么困难,归邸来告即可。”
高仲密虽然不问家事,但也见到一次采买就花了这么多的家底,也不再信心十足的说什么一年生计无忧,说完这话后只是捧着酒杯默默独饮。
西魏官方虽然禁酒,也不向民间售卖酒曲,但能管到的顶多也只是城中市场里。
如果不追求品质口味,私酿酒水的技术门槛也不算高,高仲密正饮的酒正是这次交易里刘珙当作添头赠送的。
既然高仲密也不反对,事情就这么敲定下来。
清晨时分,吃过早饭后李泰便再将部伍召集起来,挑选了八十名壮丁、二十个妇女,作为
量地鬼才
三十里路程不算太远,午后时分,李泰一行便抵达了商原乡。
商原位于洛水东岸,境内一半都是土坡丘陵,山名商颜山,又因形状而俗称铁镰山。倒不是西汉初年商山四皓隐居的那座商颜山,但这座商颜山也有着汉时古迹,汉武帝时期引洛水灌溉的龙首渠便穿行此处。
这些地表知识,都是同行的县吏告诉李泰的。县吏名郑满,原本不怎么乐意这趟出城公干,可当得知李泰出身陇西李氏时,顿时就变得热情起来。
这种感觉,大概就类似于后世那些户外综艺,路人们总会热情帮助那些综艺明星。而在世族门阀观念盛行的古代,出身陇西李氏的李泰自然也就星味满满,能够更容易获得旁人的善意对待。
商原乡的治所位于丘陵南侧的商阳戍,是一座依山而建、规模不算大的坞壁,戍主同样兼任乡长。所谓的乡长,只是一个俗称,并不是正式的官号。
北魏乡里施行三长制,五家设一邻长,五邻设一里长,五里设一党长,并没有所谓的乡长。
西魏乡里所称的乡长,正式的名称叫做督课下士,可不是管理课堂纪律的班主任,而是催征赋税的基层官员,并不属于地方行政官员,而是隶属大行台,所征缴的赋税直输军用,也是西魏霸府政权先军政治的一个变种。
“高司徒所受田园,并不属均田之类,租调俱免。但今国用艰难,大行台行式凡所受赏田亩勋臣,需输物产以助军资,因此需向此乡督课报备。”
来到这商阳戍外,郑满又向李泰解释道,然后又凑近过来小声道:“令式新行,输格未定,如果田园歉收、不便输用,也是有变通之处的。”
李泰闻言后便会心一笑,但心里感觉还是怪怪的,你一个公务员这么教我挖朝廷墙角好吗?
商阳戍是左近乡兵农闲时集结操练的地方,但眼下春末初夏正是农忙,李泰自华州城一路行来便见田野间多有农人耕种劳作,自然无暇练武。
所以这座戍堡也只有十多名奴兵驻守,甚至就连戍主都不在堡中,上前一问原来是下田种地去了。
在郑满连声催促之下,一名奴兵才有些不情愿的前往寻找戍主。
众人在戍堡外又等了大半个时辰,那戍主才骑着一匹驽马姗姗来迟,是一个头顶着笠帽、四十多岁的高壮中年人,卷起的裤腿上还沾着许多泥巴。
“又是你这郑丑来找我麻烦,误我农事!若是歉收,老子一家去你户里讨饭!”
那形似老农的戍主远远便指着郑满喝骂道。
“你这拙汉子,不要在贵人面前失礼!今次入乡,是括定朝中高司徒受赏田园,这一位郎君乃公府从事,又是陇西李氏名门嫡血,肯入你乡就业,是给你乡土增光!”
郑满也习惯了乡人的粗俗无礼,先是笑骂一声,又指着这戍主对李泰说道:“这一个就是此间戍主周长明,虽然形容粗俗,但也是一位乡义壮士。”
李泰下马抱拳道:“周戍主你好,新入贵乡谋生,若言行有触乡俗,还望戍主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