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绒小说

火绒小说>北朝帝业 > 北朝帝业 第37节(第1页)

北朝帝业 第37节(第1页)

李泰闻言后大笑一声,转身一刀劈砍在封车的麻绳上并下令道:“卸货!”

随着覆盖货物的麻布被掀开,便显露出车驾上摞列的整整齐齐的大圆饼。

李泰先两手捧起一张大饼,笑着对周长明说道:“此饼以胡麻碎屑杂以麦菽面粉,羊油翻炒,造饼压实。一饼两钧,可当十日食。诸车载饼八千张,杂诸谷菽为餐,足当乡团两月之食!”

周长明对李泰自是信之不疑,两手接过这压实的大饼,先是掂了掂,然后竖在脸庞前,不无幽默的笑语道:“这饼不只可以做食,还能做盾呢!”

其他几名都督见状也都纷纷凑上来,仔细打量这未曾见过的军粮吃食,摸完又掂,很是好奇。

这样的一张饼,直径一尺半,厚达数寸,按照时下的标准是六十斤,折算成后世则为二十多斤。因为经过充分的烘干压实,所提供的热量远比同等重量的粟谷高得多,且更容易产生饱腹感。

但这毕竟不是后世工艺制造的压缩饼干,所以也达不到压缩饼干所提供的能量和营养之大。但一张饼维持十天的伙食,还是可以保证的。

很快,整个营地便都飘起了饭香味,经过羊油、盐、姜末等炒制的食物肯定要比单调的粟饭更加可口。再加上这些营士们已经吃了几天的陈谷糠饭,口感对比更加明显。

有穿行诸营发放军粮的李家部曲们听到营士们赞不绝口的感叹声,便也都充满自豪的不断说道:“这些可口军粮,是我家郎主、居在商原的李郎供给,你们这些营士有口福了!”

财源广进

商原上的庄园里,一群人焦急的等候在印坊外,有两个来自京兆郡的官员更是急的搓手跺脚。

终于,印坊大门缓缓打开,李泰当先行出,后面部曲推着两架板车跟随,板车上堆放着几个装满了纸张的箱笼。

“请问李郎,那些文册……”

一名京兆郡官匆匆入前,来不及作揖,便先开口发问道。

李泰回身指了指那两架板车,笑语道:“这里是一万三千式帐籍文册,请诸君点收。”

几名京兆属官闻言后更是大喜,来不及再说什么客套话语,冲上前便将手插入箱笼里翻看那些裁剪码放的整整齐齐的文册,越看越是喜悦,到最后更忍不住开口大笑起来。

也怪不得这些人如此喜悦,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崔訦的京兆尹做不做得稳,与他们各自前程际遇也密切相关。

时下州郡官员的自主性可是极强的,州郡员佐多为自辟,与主官的关系密切有加,人身和仕途上的依附性极强。如果崔訦做不成京兆尹,他们自然也就难以再留在郡府做事。

正如李泰自己,他到现在还属于高仲密的私人幕僚,组织关系并不在西魏朝廷,即便有一个公府职衔,也算不得正经入仕。

这也是西魏行政力量和人才储备不足所造成的,宇文泰不得不向这些臣员妥协。他就算想加强集权,也没有那么多的基层行政才力供他使用。

笑过之后,先前开口的那名京兆属官又转回头一脸热切的望着李泰说道:“月底之前,此间还可做出多少文册?”

“大约能有七万册左右,其中一万五千册要交付北华州若干使君,余者都可输于京兆。”

李泰略作核计后便回答道,这些公文条式简单且固定,印刷难度并不大,比较繁琐的反而是剪裁纸张和阴干印物。

“这太好了、太好了!我代使君多谢李郎、多谢李郎!”

那属官闻言更是大喜,正如李泰所料,虽然崔訦说是一万张,但京兆郡作为都邑所在,对此类公文的需求量是极大的,产量再提升一倍,怕也能吃得下。

“户里作业养家,竟能有益使君政治,我也深感荣幸。无负使君寄望便是两相喜悦,不足言谢。”

李泰笑着回答一句,并将一份名单递在这属官手中并说道:“此间作业之所耗材耗力,略作计点,值当资货细录册中,请转付崔使君。知使君府务繁忙,不敢贸然滋扰,使君鉴览之后,若有斧修,着员告知即可。”

说话再怎么客气,该算的账还是得算。之前李泰也没有跟崔訦细聊价格,现在既然有了可观产能,自然便有底气报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