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绒小说

火绒小说>北朝帝业 > 北朝帝业 第116节(第1页)

北朝帝业 第116节(第1页)

于是一行人在毛世坚的带领下,往合适的营宿地点而去。

毛世坚一边策马在前方带路,一边频频回首望向李泰后方的随从部伍。李泰顺着他视线望去,便见到队伍中的张石奴也正与之眉目传情,便笑语问道:“你两人是旧相识?”

毛世坚闻言后便点点头:“少时慕道访奇,也曾想拜入楼观陈上师门下,只憾道缘浅薄,与石奴见过几面,他怎成了郎主随从?”

李泰听到这话便有些恍然,怪不得你小子之前在北边杀起沙门来不手软,感情还有这样一层缘故啊,心中敬慕道家玄仙,自然也就不畏惧沙门佛陀。

他抬手示意张石奴入前,让这对旧识边走边聊,北行十余里,便又发问道:“此处距离永安城还有多远?我对世坚你先人壮功所在也是耳闻已久啊。”

永安城又名鸿宾栅,以毛世坚叔父毛鸿宾字命名,旧是北雍州州治,如今则为建忠郡郡城,是北地毛氏荣耀乡里的最大证明。李泰未必有多好奇,但既然入境做客,当然也要恭维几句。

但毛世坚在听到这话后,神情则有些尴尬并黯淡,沉声道:“族属们已经不居永安多年,因与当郡王使君情有不睦,今已转居白鹿原上……”

李泰闻言后便有些诧异,见毛世坚神情如此,很快便也意识到可能又是豪强失势、不容于乡里的剧情,而且看样子情况还比较严重,逼得毛氏都不敢再居住祖业,需要转迁别处。

“既已入境,自然客随主便。但过境不告郡守,终究有些失礼。”

李泰并不确定有没有官方力量参与此事,所以也不打算借助地方官府的力量追查。但他这么多人马入境,而且还不知要停留几天,如果不加通告,难免就会发生什么误会矛盾。

于是他便着员往永安城方向去,告知郡守一声,用的自然还是之前的借口。

途中毛世坚不无幽愤的跟李泰讲述了一下他们一家如今在郡的具体情况,总之就是一言难尽。

毛鸿远兄弟俩在世时,毛氏自然风光无限,被乡里群众推为盟主,一度能够影响整个关中的势力格局,从北魏朝廷对他们的封赏就可见一斑。

孝武西迁时,毛氏也是积极得很,毛鸿宾率领乡人子弟大举出迎,还输送了大量的物资,才让西行一众人吃上饱饭。

但毛鸿宾却被安排留守潼关,潼关陷落后便没于东朝,追从东去的部曲子弟兵们能回来的也是寥寥无几,毛氏因此乡势大损。

这样的安排,说穿了就是坑大户、就是让你去送死。无论是宇文泰的北镇军团,还是追随孝武西迁的洛阳权贵,必然是都不希望关中仍然存在自主性这么强的本土势力,而且老巢就在距离长安一步之遥的渭北平原上。

毛鸿宾死后,虽然毛鸿远仍在朝任职,但也已经不足为患,且毛鸿远在不久后便也去世。

等到这兄弟俩去世后,风光一时的北地毛氏便快速衰落,无论在朝在野都没有一个头面人物代表这一股乡土势力。

这也算是乱世豪强的通常宿命,强如贺拔氏兄弟尚且不免落得为他人作嫁衣裳,真正能够熬出头来、品尝到胜利果实的少之又少。

毛世坚还有一个兄长,率领所部残存部曲在豫西李远麾下担任部将,但其乡土势力却已经几乎被一扫而空。否则凭毛世坚的家底势力,大不必到刚在霸府混出头来的李泰麾下任职,甚至自认为门生。

眼下的建忠郡郡守名为王庆德,京兆王氏族人,即就是沙苑之战前在华州城堵得高欢没脾气的王罴族子。

据毛世坚所言,两家之间应是有些陈年宿怨,因此王庆德到任后对毛氏族人也是诸多针对,使得其族处境更加艰难。

不过就算彼此没有积怨,身为地方长官总也不希望治下存在过于强势的土豪家族。毛氏虽然乡势渐衰,但在地方上影响力还有,毕竟这个建忠郡都是为了旌扬其家功勋而设立的,当然要趁你病要你命。

了解到这些后,李泰瞧瞧前方并骑而行的毛世坚与张石奴,心中也是一叹,你两个还真是难兄难弟。

不过话说回来,若非本身乡势大受打压,这两员并其各自宗族也未必就为自己所用。

关中民风排外,李泰能在商原立足,一者华州作为霸府大本营、军头部曲云集,并不存在什么强势豪强,二者也是因为修造龙首渠大益乡土,才能获得当地乡人的认可与接纳。

对此类乡情争斗,李泰听听也就算了,只要不损害自己的利益,或者没有什么明显的利益可图,他也懒得插手。

毛氏虽然乡情大损,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白鹿原上还拥有着上百顷的庄园土地,聚有几百户族人部曲,接待李泰所部一行倒也绰绰有余。

不过李泰刚刚剿匪小发了一笔,再加上有柳敏这个财主托底报销,此行携带给养倒也充足,只需借住毛世坚庄上,倒也不需要调用太多物资。

白鹿原是一片极为广阔的台塬,住户不唯毛氏一家,还分布着许多的庄园村邑,且还有许多窑炉正在滚滚冒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