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绒小说

火绒小说>北朝帝业 > 北朝帝业 第140节(第1页)

北朝帝业 第140节(第1页)

眼见众人感情上还是有些无法接受,他便又说道:“前共台府苏尚书论事时,尚书坦言我都水群众治事有功、彰然可见,并许诺只要能够辅助台府筹定大阅事宜,来年关内诸水都有望纳入都水统管!”

众人听到这话后,神情才变得好看几分。他们之所以勤恳于事,除了为国尽力的大义之想,当然也有各自的政治抱负。

眼下都水行署还只领管洛水一流,已经日渐显重。若能将这些关内河渠统管起来,无论是行署还是他们各自,事权无疑都会获得极大的增长,也更容易做出成绩。

见众人算是勉强接受,李泰也算是解决了一桩心事,并决定来年还是得尽力争取一下苏绰开给的这张空头支票。

他个人对于洛水之外的诸如渭水、泾水等流域,倒是没有太大的利益诉求,但为了这些下属们各自前程考虑,也不抵触都水行署的事权增张。

别处治水自然要持身公正、公事公办,不能瞎搞中饱私囊,即便与地方大族产生碰撞,那也是行署需要面对的问题。朝廷如果不爽他的行事风格,大可以撤了他,反正未来他的事业中心还是得放在洛水沿岸与陕北的三防城。

所以在这件事情上,他真是有点无欲则刚的意思,你要仍肯继续用我,那我就公事公办,如果不想再用,那老子就舒舒服服的当个土豪军头。

鹰雕使者

有了李泰的指使,群属们做起事来效率倒也颇高,用了几天的时间,便将行署眼下仓储物资盘点清楚,案头诸事正在进行的与将要进行的,也都进行了一系列的取舍评判。

在扣除了接下来一段时间维持行署运作必要的开支后,较之台府所开具的条件还有一段很大的距离,远不是能够通过常规手段、在接下来两个多月的时间可以补上的。

其实在关中农业生产复兴与连年大稔的背景下,如果宇文泰肯放缓步调,再给一到两年的发展时间,这任务对都水行署而言也不算艰难的无法完成。

但很多时候,往往都是事逼人行,想要方方面面都能恰到好处的配合,多半都是一种奢望。发展可以求缓,但时机一旦错过,再想追回却难了。

宇文泰应该不会预知到来年的玉璧之战与之后的一系列变故,但就两魏对峙的大势与西魏周边环境的恶化,就逼得他不得不尽快加强军队的建设,不敢留力。

既然老大是这样的心意,李泰自然也没有什么好客气的,敦促下属们尽快拿出一个买断碓硙堰埭的方案出来,将洛水一线的产业利益进行私有化的运作。

一切的利益都需要足以匹配的实力作为背书,从去年至今,李泰的势位与能够调度的资源财富都在激涨,甚至都已经超过了许多军事之外并不擅长事务经营的资深老将。

今年又将要正式的统军参阅,可以借着霸府的组织力度将麾下武装进行一个深层次的整合集练。如果结果还让人满意的话,未来自然更加的不虚。

所以就算籍此一口吞下洛水上的这些碓硙堰埭,也大可不必再患得患失的担心会被别人惦记谋夺,毕竟他也已经不算是初入关中的软柿子,乡势人情、官爵名位都已经颇为可观,只需要应付一下老大不时打秋风的举动就好。

这一天,他还在署zhonggong下属们忙于计算产业价值,门仆来告宇文护来访,才又想起之前还有这么一桩约定。

宇文护此行轻装简从,只十几名护卫跟随,与之同行的还有一名魁梧将官,名字叫做侯龙恩。

“我居乡待访已经失礼,萨保兄你还不遣员奏告,入门才知……”

李泰从直堂里大步行出,远远便对迎面走来的宇文护抱拳说道,瞧见尉迟家兄弟们并没有跟随同来,心里便松了一口气,不论宇文护此行目的是何,起码不用应付那些纠纷杂扰。

“客气话不必多说,我知你近来案事繁忙,现在还能展露笑颜,可见也是临事真有静气。”

宇文护笑呵呵说道,他自不知李泰已经有了鲸吞行署资产的全盘计划,见他姿态还算从容,也不免高看两眼,一边寒暄着,一边将同行的侯龙恩向他引见。

李泰跟侯龙恩倒是有过几面之缘,只是没什么互动交情。他自知其人乃是宇文护的铁杆心腹,彼此之间的关系不逊于宇文泰之与李穆,也是未来宇文护霸府的头号大将。

直堂里文书繁多、人声杂乱,李泰便将两人引去别堂招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