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这里,李弼更抬起胳膊来,见李泰并不抵触,才颇为亲昵的拍了拍他肩膀笑语道:“铠曹事务败坏非只一时,在职者也并非昏庸不堪,却都难以扭转。李郎你上任短日便进献妙策,怪不得主上选你任事。青春年少,未必乐共浮沉世道的老物相处,我户中也有愚幼几员,李郎若不嫌弃,可以携领从游。”
李泰满脸笑容的点头应是,心里却觉得古怪,他跟李弼也只是见过几面,于公于私都接触不多,今天李弼对他的态度好的有点超出尺度。
公事上帮助他还算是因为大行台递话的缘故,可这勾肩搭背的要介绍子侄给他当跟班,这就有点亲昵的过分了。
再联想之前言及赵贵的时候,宇文泰那有点莫名其妙的话,他心里便也渐渐有了猜测,不出意外的话,可能是他妈的要出意外了。
赵贵豪迈
随着李弼将台府赐给、铠曹督造的仪仗领回华州,本就有点人情躁乱的华州城顿时仿佛灶底又被加了一把干柴,更加喧闹起来。
之前还仅仅只是一道台府赐令、没有具体的实物作为参考,受赏群众已经很是期待,现在看到这么一队甲胄鲜亮、仿佛护法天王金刚一样威武霸气的仪仗,那谁还能忍得住?
一时间负责办理此事的铠曹顿时成为时流关注的焦点,设在郊外兵城中的官署直堂每天都是人满为患,那些受赏将领的部曲家丁们在主人威令督促之下,恨不得从早到晚、吃喝拉撒都守在这里,须臾不敢离开。
今年以来,铠曹倒也不是
聚甲白水
在数名资望深厚的大将表率带动下,其他将领们也陆陆续续、各自量力的向铠曹捐输了一批甲械。
到最后一通盘点下来,铠曹接收的甲械总量也颇为可观。单单甲胄一项,就可以拼凑出上千领的全身铁甲,若是搭配着漆甲、皮甲等不同的组件,是足以武装数千人的。
按照西魏当下的生产力和国力水平,哪怕是六军主力也做不到人人披甲、武装到牙齿上。这一批甲胄也不会下放到具体的营伍中,主要还是拨付给诸掌兵将领,由他们按照实际的情况和需求、酌情分配行伍使用。
所以这上千副甲胄也是大大缓解了当下铠曹几乎无物调度的燃眉之急,可以遵循台府的指令将甲械给付一些主力精锐们使用。
当然,在真正拨付之前,还得组织工力将这些甲胄除锈保养一番。
北镇军头们长期颠沛流离的辗转作战,尽管在关西已经算是立足十数年之久,但真正建立起一套稳定的供养军队的体系者仍是寥寥无几,因此许多将领捐输上来的都是一些陈年旧物,李泰严重怀疑甚至可能他们祖辈在六镇跟柔然干架时的传家宝都给交了上来。
这么说虽然显得有点寒酸,但实情就是如此,很多成就大事业的人不说创业初期的筚路蓝缕,哪怕在形成一定规模时仍是懵懵懂懂、不知前景究竟如何。
如今的西魏已经步入到了团结关陇豪强、打造精锐府兵的关键阶段,但身在其中的李泰仍然感到一股浓厚的草台班子的味道。
所以说人的努力固然重要,但机遇更加重要,所谓的人定胜天,大多数时候也只是一句自我激励。但即便胜不了天,也无谓怨天尤人,做好自己,当机会到来时做到最好的表现,自会享受到丰厚的回报。
这个道理不只李泰懂得,赵贵似乎也懂得。这家伙今次的表现,实在是让李泰对其刮目相看。
这上千副甲胄当中,有将近一半都是赵贵一人拿出来的,而且品质精良、保养得宜,甚至不乏明光、山文、锁子甲等精甲,瞧得李泰都口水直流,若非实在不好掩人耳目,甚至都想直接给私吞了。
赵贵虽然比较擅长保存实力,但两魏几场大战都不缺席,且是主要的参战大将,部曲也是损失颇多。近年来他也鲜少有坐镇一方的机会,这一次拿出这么多的甲械武装,可谓是大放血了一次。
李泰自不觉得这家伙只是为了讨个群众喝彩就如此下血本,必然是瞅见了什么确凿可期的实惠才舍得出手,可能是希望借此在势位上更进一步吧。
身为武川老人,加上率先提议拥从宇文泰为主,赵贵这两年混的却是不甚得意,邙山之战后声誉大损、甚至就连官爵都一度被剥夺,如今被夺的官爵虽然恢复了,但势位上却没有丝毫的进步。
不说于谨、李弼这两个正当时当势的大红人,就连若干惠这个武川小兄弟在势位上都已经把赵贵压了一头。再不努力奋斗一把,这家伙可能真要前景堪忧。
这一次众将向铠曹捐输甲械以换取仪仗文物,各自所得器物还在其次,最主要的还是借由这一次的机会,让宇文泰与众将之间的交流恢复了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