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绒小说

火绒小说>北朝帝业 > 北朝帝业 第184节(第1页)

北朝帝业 第184节(第1页)

但他心里却是明白,在他所不曾参与的那个时空,这小娘子却并非一个长寿之人。

原因固然是多种多样的,但今这娘子于他而言已经不是历史书上几个陌生字符,而是真实存在、并且将要与他共结连理组织家庭的一个配偶,他自然也要极尽自己所能,从方方面面杜绝这娘子或会早夭的可能。

他并非什么医道高明的良医,朴素的养生认知无非是吃好睡好、心情舒畅,自然能身体健康、益寿延年。

所以他还是希望这小娘子能够保持之前活泼好动、开朗爽快的性格,即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一些性格的变化,也是基于自我认知的增长并遵循自我意愿的改变,而非那种基于门程如何,但见这老乡人讲起此事便一脸忧愁,可见这些水利工程起码是没有注意到节恤民力的。

虽然事情不由自己具体执行,但总算是自己引起的,李泰不免有些心虚的发问道:“这么说来,此间乡人们应该是颇为仇恨那位李大都督罢?”

老乡人听到这问话后却瞪眼诧异道:“怎么会?那李大都督他又不是此境的长官,又怎么会招惹此境的民怨!因他治水有功,此间乡人也是大享便利。将军见到塬上那些宿麦没有?

往年即便种下出苗,或储作牧草、或翻耕增肥,但今洛水水利大兴,只要不多价格就能碾麦成粉。乡里增种宿麦翻倍,都可以留成食料,那李大都督有大恩于乡呢……”

“李大都督真是良善大好人!”

一直侍立在李泰身后的妙音听到这里,已是忍不住的眉飞色舞、与有荣焉,拍着手大声喝彩道。

李泰听到这里也大乐起来,稍作沉吟后又对这老乡人说道:“依我所见,这李大都督还未算是至善之人。他该细审乡人增种宿麦几许,就乡记录在簿,待到收麦时节遣使车马帮助乡人将粮货送往洛水碓硙工坊……”

“不敢想、不敢想!父母未必如此使力用心,哪有官人会爱民至此啊……”

那老乡人听到这话后顿时便瞪大眼,旋即便连连摇头摆手说道。

陇右逢故

从关中到陇右,最方便快捷的一条道路就是沿着渭水一路向西,甚至都不需要分辨具体的道路,只需傍住渭水行走便可抵达秦州。

李泰在将妙音娘子送回华州城后,又在商原短驻几日,交代了一些产业经营的细节,诸如扩大碓硙产业的覆盖规模,组建车队就乡帮助乡人运输谷麦作物等等。

讲到收买人心,他向来是不甘落后的,更何况此举方便了渭北乡人们不说,也能扩大洛水水利体系在关中的影响和覆盖返回。

尽管渭水水系与水流量远远超过了洛水,但本身并没有一个系统化集中化的水利监管,高官勋贵、豪强大族们各自把持一段,彼此间摩擦内耗,产生的整体效益要远逊于洛水。

最终赴陇的人员,李泰只带上了五百名精锐部曲,其他的要么暂留乡里看护产业,要么分在洛水沿岸的防城据点。

除了五百精兵,李泰还带上了一批自家庄园所产的粮饼,一方面作为前往陇右拜码头的礼物,另一方面则就看看能否开拓市场。

讲到陇右河西,许多人

略阳恶豪

李泰在见到向自己走来的贺兰德后,不由得也是笑逐颜开,翻身下马阔步迎向对方并抱拳笑语道:“他乡遇故人,诚是人间大喜。此番赴陇便恐人事陌生、目无所识,不意刚刚行过陇山便遇见了贺兰兄,大慰行人惶惶心怀,当此情景,必得畅饮歌乐!”

“使君但请放心,此间风物或许不如关中亲近熟悉,但也同样的热情好客,醇酒美食应有尽有,卑职等必与使君尽兴!”

贺兰德笑语回应着,听到李泰这么说,他心里也高兴得很,毕竟彼此间也只是认识却谈不上多深厚的交情,李泰这无疑是在郡人们面前给他面子,便也对李泰更加的殷勤恭敬起来,并认真的向他逐一介绍一同赶来迎接的群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