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绒小说

火绒小说>北朝帝业 > 北朝帝业 第187节(第1页)

北朝帝业 第187节(第1页)

尽管彼此间已经认识了,但独孤信还是又将他们两人互作介绍引见,对他们能够和睦相处的期望溢于言表。

宇文虬虽然如今已经是官居南秦州刺史而非秦州官吏,但独孤信却还官居陇右十州大都督,故而仍然属于独孤信的下属。

这陇右十州大都督听起来虽然挺威风,但西魏州这一级的行政区划本就杂乱不已、废立不定。诸如秦州一州,便分拆出东、北、南三秦州,原本一州如今直接成了四个州。有的是为了制约方镇权柄,有的是为了安置羁縻左官,真正出于行政考量的则就不多。

在场除了宇文虬这个南秦州刺史之外,还有一个北秦州刺史侯莫陈琼、是侯莫陈崇的弟弟。

这侯莫陈琼自不是为的前来迎接李泰,而是统率部曲将要追从独孤信前往凉州平叛,不过也并不像其兄长那样骄狂,面对李泰时倒也颇有礼貌。

李泰瞧这侯莫陈琼年未而立便已经是一州刺史,心里不免便有些吃味,瞧瞧人家混的。不过再一想自己在陇右实际的权力还要大过了北秦州刺史,心里便也释然,心道这小侯还得继续努力啊,否则哪天你老哥再惹我,我就敲打你!

除此两人,剩下的便都是独孤信下属两府属官,其中比较重要的几人,独孤信也又作一遍介绍。倒也并非多此一举,而是通过他这个主官的视角来向李泰点明如今陇右方面需要注意的人事重点。

李泰之前只是浅识众人,此刻在听到独孤信特意介绍,便将被点到名的几个人暗暗记在心里。

这其中有被自己顶替职位的原秦州长史皇甫穆,出身安定大族,同李泰的旧同僚皇甫璠算是同族但却不同支,皇甫璠一家早就迁居京兆,皇甫穆家则一直留守乡土。

当年史宁出任泾州刺史时,皇甫穆便受其举荐而成为独孤信的幕僚,并一直追从来到秦州。这么多年的效命才得任秦州长史,结果一转头却被李泰给取代了,换了谁大概都会不爽。

这皇甫穆对李泰也的确乏甚好脸色,而且并没有随众出迎,甚至眼下列席堂中都是独孤信特意使人请来,可见心中对此意见不小。

另有一个被李泰所取代的开府长史名为张暠、武威人士,倒并不像皇甫穆一样七情上面的对李泰心存抵触,之前一路同行便相谈甚欢,若非独孤信特意点出,李泰甚至都不知自己取代了他的职位,看起来一副全无芥蒂的样子。

这态度截然相反的两人,也难分辨孰是孰非。皇甫穆这态度诚然是有点不给面子,但也说明他是真的看重多年效劳换来的这个职位。而张暠却心境豁达的不似常人,不知是真的不在意职位得失,还是心中别有怀抱。

天水郡乃秦州本治,而且郡中绝大多数人事都集中上封城周边,故而之前便没有安排郡守而由州府直领其事,李泰也因此避免了再得罪一人。不过他要想切实行使太守权力,则就要与州府事务进行一番深入的切割,难免就要鸡飞狗跳。

总之,李泰若想在秦州扎实立足,哪怕是有着独孤信的力挺,也少不了一番人事纠纷与摩擦碰撞。更何况,他能感觉出独孤信对当下的人事安排还算比较满意,怕也不会乐见自己于其基本盘中掀起什么夺权斗争。

李泰对此倒也不甚在意,他本身便没有长据陇右的打算,还是得抓住机会将此边人事资源输入关中才是正计。

因为李泰一路行途奔波,加上府中近日军务繁忙,这一场接风的宴会倒也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待到众人酒足饭饱,独孤信便将群众遣散,只将李泰留下讲述一些机密事宜。

委为心腹

当其他人悉数退出后,李泰便先主动跟独孤信讲起了略阳郡中发生的事情。

独孤信在听完之后,先是沉默片刻,然后便望着李泰感慨道:“伯山你并不偏执偏信,我对此倒是并不意外。但居然能够强忍一时的意气勃然,肯以维系此边情势稳定为先,真是让我深感欣慰。

区区一名桀骜氐酋,即便是当场捉杀又何足惋惜?但这杨灵总是宇文乐仁颇为倚重的旧属,若是因此小事疏远彼此情谊总是可惜。

立事须得精干,驭人则需周全。伯山你的事才已有诸多表现,但也偶有盛气凌人、让人担心恐怕未足周全。如今看来,这样的杂想倒是多虑了,我也更加放心将此边事情交付给你。”

李泰闻言后不免一汗,看来这老丈人也颇担心他来到秦州后可能会处理不好跟同僚之间的关系。

这倒也难怪,彼此之间关系虽然日渐亲近起来,但真正相处共事的时间却不长。而李泰也从来都不是一个圆滑的全无棱角的形象,独孤信也就难免担心他或许会管控不住自己的情绪。

“丈人请放心罢,我虽然还未深知此间情势,但也明白这里诸族杂处、各有欲求,兼并虽易凝合却难,凡所图谋立事,多半仍在于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不可因一己之勇健而结怨群众、自绝于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