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绒小说

火绒小说>北朝帝业 > 北朝帝业 第200节(第1页)

北朝帝业 第200节(第1页)

光明寺众忘恩负义、推没前约,对我家诸户索求无度,因此财尽人亡者不乏,我伯父一家便属此类,唯剩孙息一员没于寺中,已经为奴数载……”

李泰听到这话便不由得皱起眉头,没想到这多嘴问了一句就问出一个推辞不过的麻烦,不过他心中烦躁倒也并不因此而生,还比较庆幸恰好多嘴问了一句,正好有个机会能够报答一番过往的救命之恩。

日后若再有幸见到他那老子和其他家人们,也能坦然面对,我可是帮你们家报了一个大恩,你们也就别怪我在这具身体里鸠占鹊巢。也得亏是我,换了前身那个小中二愣头青,那还报答个屁!

略作沉吟后,他便又对阎怀德说道:“且将你伯父孙息身世过往详细道来,此事我既有闻,于情于理推辞不得。只要他仍在世上,我一定会将他搜寻出来平安送还。

至于你族与光明寺所涉纠纷,已经是年代久远,要想溯源起始、明辨是非,自然不可偏听一方声言。暂时不要宣告于众,我自使员察访询问当年人事,如果确有公道暗在、需要申明,我也尽力而为。”

阎怀德听到李泰只是保证他伯父后裔的人身安全,对他们整个家族所遭受的剥削却仍存两可,心中不免有些失望,但也知此事不肯强求,肯于做出这样的许诺已经远比光明寺那些忘恩负义的僧徒们品德高尚了不知多少倍。

在从阎怀德这里了解到阎信一家在返回乡土后先后离世、家业也因为常年的供佛而散失一空的经过后,李泰也不由得长叹一声。

在将阎怀德屏退之后,李泰便又将皇甫穆给召来,开口吩咐道:“着员通告光明寺寺主昙静法师,请问法师近日是否有暇,我想择日前往访问一番。”

皇甫穆听到这话,脸色不由得变了一变,连忙发问道:“长史一定要前往访问?但今大军征战于外,府中尤以维稳为重啊!况昙静法师居境宣扬佛法多年,广受群众拥戴礼敬,平素未有严重失德,对于州府声令也多恭从,若是贸然训诫加惩,恐怕……”

李泰听到这告诫声,脸色不由得便是一黑,老子闲得无聊出去踏青游玩不行?难道我出去就是惹事的,怎么就不能维稳了?

他一时间也分辨不出皇甫穆究竟是看不起他还是太看得起他了,人老和尚起码也是在这里混了十几年,他去人地盘上溜达一趟还能就把人给撅了?

光明寺主

光明寺位于上封城东南方位,往麦积崖石窟去的这一条线路上。

这附近也是整个天水郡寺庙庵堂等宗教建筑分布最多的地带,那吵得李泰从来到天水便几乎没睡过一个好觉的晨钟声,便是从这里一路响起、抵达麦积崖后再返回来。

李泰一行离开州城后沿着渭水南岸往东行去,沿途每隔几里便能见到规模不等的寺庙建筑,分布的简直比关中那些乡豪庄园坞壁还要频密。

这些寺庙周围也并非荒无人烟的旷野,全都是隶属于寺庙的土地产业,以及那些寺奴僧祇户所聚居的村邑。人烟分布之稠密,可以说是仅次于州城周边。

行出三十多里,一座规模宏大、建筑众多的寺庙便出现在视野中,沿途所见那些寺庙跟眼前这座相比无不相形见绌,这便是此行的目的地光明寺。

光明寺僧徒们对于李泰这个新晋的陇右二号人物以及当郡太守也表现出了足够的尊重,住持僧长以及众僧徒们早早便站在寺门外等候。为了保证李泰寺中游赏时不受骚扰,甚至从一天前便开始拒不接待来访的供养人和信众们。

在一众僧徒们的礼迎下,李泰阔步走入了寺庙中。

这寺庙格局同关中寺庙差不多,前半部分是知客迎宾、接受供奉的地方,通过亭台回廊划分出不同的区域,亭廊下也多有各种经变图画,绘载着不同的佛经故事,一些深谙佛法的人自能看得如痴如醉,但对李泰这种门外汉而言则就只是觉得眼花缭乱、光怪陆离。

好不容易耐着性子在僧徒引领讲解下走过长长的回廊,李泰才总算在寺中大殿一旁的经堂中见到光明寺寺主昙静法师。

不过,眼下这位昙静法师却没有时间搭理李泰,而是正坐在经堂高台上讲经。

其人方头大脸、慈眉善目,望去很有几分佛像,声音醇厚且颇具磁性,由其口中诵读出来的经文自带一股让人沉迷的韵味,因此堂内上百名听经的僧俗群众也都听得如痴如醉,完全都察觉不到李泰一行人的到来。

李泰见到这一幕,便也抬手示意带路的僧徒不要打扰法师讲经,自己就近门旁找了一个空席位坐定下来,一边听着老和尚讲经的声音,一边暗自腹诽这老物可真会装腔作势。

如此时间很快过去了大半个时辰,李泰已经是昏昏欲睡,高台上的讲经声总算是告一段落,他连忙打起精神向台上望去,便见其他听经的僧俗信众也都陆续起身,入前叩谢法师讲经的恩惠,并依次退出经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