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中,中师毕业的阿杰,回到家乡中桥镇风车学校任教师。
那十几年里,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的教育水平极度落后,乡村教育师资严重不足,大约从1981年开始,为缓解这一状况,在全国范围内,从初中毕业生中招收成绩优异的毕业生就读中等师范学校,学制三年,在这三年里,他们学习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毕业后到全国各地的乡村任教。他们犹如春天播下的种子,在祖国各处遍地开花,1981年到1999年大约有四百多万中学毕业生,加入中师生的行列。
最好的年纪,他们分散到祖国最需要他们的地方,挥洒着青春,培育一代又一代乡村的中小学生,有人说,他们是不幸的,他们顺应时代的发展而生,却被快速进步的时代所抛弃。20多年前的中师生,可能是中国素质最好也是最可惜的一代教师。
他们自己都没有想到,当他们奉献了青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祖国的未来花朵,再抬头看这个世界的时候,那些与他们同龄,学习成绩当时不如他们的同学时,地位和经济的差距已到了不能比肩的程度。
阿杰就是这个特殊的时期,全国四百多万中学毕业生,加入中师生的行列的其中一员。
阿杰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出生于塘霞村一个贫穷的家庭。
阿杰的爷爷是村中私塾教师,父亲是村中爱读书看报的有文化的农民,长兄是村中的民办教师。
受良好家风的影响,也就是农村人普遍认为的家里有书种,阿杰自幼读书勤奋,不自扬鞭自奋蹄。
那时候,村里没有幼儿园,每天在长兄任教的村分教点玩乐长大,到读一年级时,已认识几百个字了。
平时,放学后,阿杰帮助家里放牛,也一边看牛,一边看书。
有一次周末,聪明的阿杰加长绳索,把牛拴在村边一个绿草茵茵的小山坡上,让牛在那里吃草,阿杰坐在一棵大树下,专心致志地看几本小人书――连环画册。
因太过专致,阿杰连续看完了几本连环画册,被画册精彩的故事所吸引……
待阿杰看完小人手,准备去牵牛回家时,家中的大水牛早已挣脱绳索,走去附近的水田吃了一小片禾,好在阿杰发现及时,只是吃了一小片,损失不是很大,但阿杰还是被家里人骂了一顿。
令阿杰感动的是,大水牛吃的一点禾是村中民办老师的,阿杰已向老师深深道歉,老师即为阿杰的好学精神所感动,不仅不批评他,还表扬了阿杰的勤奋好学精神。
从小学到初中毕业,阿杰成绩一直处于镇中心小学和镇初中全级三甲之列。
1982年,初中毕业的阿杰参加中考,以高出化县一中分数线50多分,被化县一中录取。
在化县一中,当时仅招四个班,阿杰被排在当时的唯一的重点班――137班,班主任是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唐老师,总分高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等各学科平衡发展的阿杰,深得班主任唐老师青睐,已拟定安排他担任137班―――这个省级重点中学的重点班的班长,对阿杰寄以厚望。
阿杰憧憬着三年后,力争进入中山大学或其他名校,每天争分夺秒,除了提前预习、专心听课、认真做好课堂笔记,课后温习,摘录重点,把读初中时的良好学习习惯进一步优化,信心满满。课余时间,走进化县一中的学校图书室,在知识的海洋中翱翔……
天意弄人。阿杰就读化县一中高中一个星期后,廉桔师范学校竟然补录并发了录取通知书来,村里人都很高兴,家里人也很高兴,因为读了中师,就是国家的人了,读书不用交学费,还包伙食费等,毕业后包分配,一毕业就是公办教师,就是国家干部。
但是,自小就天资聪颖、成绩优异的阿杰的想法是继续读化县一中高中,然后,争取考上重点大学,走上更高的舞台,对社会作更大的贡献。
阿杰身高188厘米,高大俊俏,加上读书成绩优异,秀气帅气集于一身,绝对是高帅男孩一枚,但因家庭贫穷,在高富帅一词中,没有富。
在阿杰在中师学校与县一中重点高中间徘徊,犹豫不决,心有不甘的时候,他的做民办老师,既是老师又是长兄的长兄、做医生的姐夫、村长、族老等等一干人,来到化县一中学校,苦口婆心,轮流做阿杰的思想工作,其中,两个理由:一个是读中师,就是国家的人了,坐实的国家干部;二是家里太穷,难以支持读高中和将来读大学的学杂费。
在家人们轮番思想教育说服工作后,阿杰带着破碎的大学梦,眼泪汪汪、依依不舍地告别化县一中的老师和同学,踏上了临近县城的廉桔师范学校。
1985年7月,阿杰从廉桔师范学校毕业。
阿杰被分配到家乡中桥镇风车学校任教师,一间以小学为主,兼有初中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