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大阅从立事到筹备都有些仓促勉强,乡团聚结之后,州郡却不能拨给充足的粮秣,以至于许多乡团都是在粮用不足的情况下上路。若不沿途觅食,只怕还未抵达栎阳,部伍便要溃散一空。
他既要广募豪右士伍以充军旅,行台用度储备又实在薄弱艰难。若再贸然严惩刑众,那今年这场大阅可就算是白白举行了,还因此暴露了国运艰难的事实。
苏绰也并不是完全的不近人情,见大行台说完处置方案后便沉默不语、显然心情也颇沉重,于是便又讲起别事:“关内近州计帐造籍事宜逐渐收尾,有几州郡扩户成绩喜人,主上要不要听一听?”
“这么快?那真要认真听一下!”
宇文泰世道枭雄,自不会让心情长久被负面情绪占据,闻言后连忙打起精神,笑语说道。
籍户人口的增加,就是朝廷国力最直接的提升,也是行政、用兵的基础,宇文泰对此自然是无比关心。
往年州郡吏用匮乏,往往都要拖到临近年关、在大行台几番降令催促之下,诸州郡才会陆续呈送,没想到今年距离年关还有大半月,便有州郡提前完成了任务汇报上来,这自然也是一个好消息。
苏绰见状便捧着文卷诵读起来:“岐州编籍四万三千六百户……”
“郑道邕不愧是名门俊才、国之干臣,去年岐州编户多少?三万两千户,仅仅只过了一年,再扩籍户万余,这个真是……若人人都法此类,何愁不能国富民殷?”
听到这
高平县男(求订阅!)
人有的时候太好说话,就会被视为软弱,得不到态度端正的对待。
从杜昀借郑满之口探听李泰明年还要不要续约,李泰就觉得这家伙态度有点问题了。
居然还跟自己打马虎眼,明明瘾头不小,还想一毛不拔,也真是异想天开。大概仍然是把李泰当作之前那个被乡豪排挤抵触、事事谨小慎微的外乡新客。
李泰倒也不想彼此关系闹得太僵,就算这个杜昀再怎么欠缺威严,毕竟也是朝廷正式任命的县令。他还做不到在西魏官场上呼风唤雨,将人前程玩弄鼓掌。
同郑满做了这么一场戏,总算是让杜昀态度变得端正起来,答应李泰只要做好他所许诺的人事铺垫,县衙一定会保证调度用工。
将杜昀礼送出门后,李泰归堂后便开始准备游说乡里大户的事情。
他这里刚刚将名单列好,庄人来告,道是原司徒府故员吴参军来访。他便放下手中笔,着员将人请到堂上来。
吴参军名吴敬恩,虽然人到中年但仍是一言不合就要开干的火爆脾气,但面对李泰时还算恭敬,登堂之后便长作一揖。
“月前在外繁忙,不暇与诸位告别。吴参军去而复返,莫非行台授官事有波折?”
李泰同这些人交情不深,只是避免高仲密和自己遭受牵连,才将这几人拉到商原庄上函授进修,此时见到对方,自然想到这方面来。
“月前离乡,已经自赴行台注历,候时待授,请李郎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