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之所以对李泰如此盛赞,原因自然不只是重修龙首渠的计划。
龙首渠虽然古迹悠久,但也不算多么盛大的工程,即便修复如初,所益华州几县而已。
真正令他刮目相看的,一是李泰呈交的那份计划书,言辞朴素直接,全无文辞修饰,数据罗列翔实直观。哪怕他此前不知龙首渠时,看过之后都能了然于心。
单单这份文卷功底,就让宇文泰大感惊喜。
正如他自己所言,出身北镇军门,学术修养有限,并不怎么喜欢文学修饰。特别身在高位,所处理的公文繁多,也需要臣员们奏事时能够就事论事、文辞直白。雕琢太多还要猜度本意,浪费的精力就会更多。
这看起来只是一个小问题,但却困扰宇文泰多时。
行文矫情乃是时流积弊,他也一直在倡导公文直白述事,省俭雕琢,像是去年大阅时的誓文都刻意作古文《大诰》之体,但仍收效甚浅、积弊难除。
此时看到李泰这篇朴素务实的文卷,宇文泰读起来大有神清气爽之感。
其二便是李泰这种主动的态度和做法,更让宇文泰感到欣赏。
过去这大半年,军国事务各种急切,宇文泰也被各种要人要物的事情搞得焦头烂额。
李泰却能主动的察觉问题并解决问题,不给行台增加负担和麻烦,还能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让宇文泰大感良才难得。
恩赐金印
长安城贺拔胜官邸外,李泰没来得及回去换下朝服,离开皇城后汇同几名随从便匆匆策马行来。
“阿磐,这里!”
李泰还没来得及勒马立定,便见到表哥崔谦、崔訦都牵马站在邸门外,崔訦正向他摆手呼喊,便连忙翻身下马,走上前去。
“两位表兄,你们是来访太师?”
李泰还不知从宇文泰口中得知的消息有没有传扬开,自己也不便多嘴。
崔訦拉着他走到墙角,小声道:“东州消息前日传来,大行台告令知事者暂不宣扬。太师他……唉,我同阿兄朝会后想来访见太师,故太傅家两位郎君已经入邸,不许访客入内滋扰太师。”
李泰听到这话才说道:“我刚于外朝堂受大行台接见,浅知讯息,所以来访……”
“唉,贺六浑这一次是真的暴虐出格,让人惊恐啊!”
崔谦闻言后,忍不住叹息一声,神情中悲伤之余,也有几分忧怅。
李泰听到这话,心情也颇不轻松。
从后世之人的视角来说,贺拔胜在邙山战场上把高欢撵得狗一样逃窜、差点将高欢干掉,高欢回去后残杀他的儿子也是理所当然。
但在时下而言,高欢的这种做法还是有点突破时人、特别是北镇武人的道义观。两魏之间虽然交战凶猛,但其各自政权本就系出同源,特别是出身北镇的这些军将们,族属分居离散者不乏。
在此之前,双方是很有几分祸不及妻儿的默契,并不会过分迫害对方流落于此的亲属。至于南朝,萧老菩萨更是仁慈的让人感动。
现在高欢突然来了这么一手,许多家属流散在东州的西魏将领们能不心惊?
不说别人,李泰自己现在都有点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