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绒小说

火绒小说>北朝帝业无错版 > 北朝帝业 第123节(第2页)

北朝帝业 第123节(第2页)

众人听到这话,也都起身鼓掌喝彩、很是捧场。

李泰让人将这铜匾悬挂在自家正堂门厅外,用自身都水使者的身份认证自己家这座厅堂以后就是渠盟正式的议事大厅。

他倒是想向大行台求一个认证褒扬,可宇文泰现在还在忙于消化收获、扩编军队,大概是懒得搭理他这沽名钓誉的行径,而且宇文泰那一手狗爬的字迹还不如他自己写的端正。

虽然说自己表扬自己有点不要脸,但见大家都这么捧场,李泰也就不觉得尴尬了。

他并不只给自己准备了一个铜匾,还给这些率先支持自己的乡豪们各自准备了一份礼物。

当铜匾被挂上去之后,他又走下堂来,从部曲手中接过一个锦盒,来到商原赵党长面前笑语道:“情义不以物量,但真金可以为证。渠盟创事以来,赵党长不以老迈贪闲、事必躬亲、劳苦实多,浅以此物道谢!”

说话间,他打开锦盒,里面赫然摆着一面黄橙橙的金牌,金牌表面是“乡义高士”四个字,背面则是雕刻着龙首渠的渠线轮廓。金牌重一斤有余,本身价值便已经很高,又蕴含着非凡的意义。

赵党长老脸上满是笑容,想接却又不敢接的样子,李泰见状后,索性直接将这金牌帮赵党长系在了腰带上,顿时压得赵党长腰带都悬在了胯上。

众人见状后又是拍掌祝贺,眼神中充满了羡慕。李泰也没有让他们等待太久,凡今日到场者,逐一赠给一面同样的金牌,一下子就洒出了上百斤的金子。

众人一边有感李泰的出手阔绰,一边也满是爱惜珍重的摩挲着这面金牌,因此感受到的兴奋与荣誉感又远远超过了金子本身的价值。

李泰邀请众人前来聚会,当然不只是为了撒钱,等到送完礼物回席坐定,便又笑着说道:“我等众位虽因渠事而聚首堂中,但乡事又何止河渠一桩?凡所乡亲衣食有患、疾病困苦者,俱为乡义应作救助。

趁此龙首渠成,且置义仓一座为贺,我以谷米万石、帛千匹以充仓实,请诸位择乡里仁德著称者任此仓监,抚恤孤寡、慰问疾病,凡所乡人忧困求助者,皆由此中出济!”

他话音刚落,堂中又响起一片雷鸣般的掌声,并有数名乡豪也都纷纷站起身来,表示愿意捐物义仓、壮此义举。

李泰倒是没有安排什么托,应该说每个人的心里其实都有正义善良的一面,当帮助别人获得感激时,心里也能获得极大的满足感。

“乡人施善、各凭心意,但若只是一味的损己肥人、也绝对不是长久之计。人唯自助、遂得众助,懒散自弃者,天亦弃之,人莫能助!”

李泰趁着这股势头,又讲起

家资相托

除了纺织模式的改变,李泰还将一部分自家产业的加工环节拆分出来,比如油坊油料的加工、还有造纸等工序。

也有一些乡豪踊跃认领,毕竟技术和先期成本都由李泰负责,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有李泰负责回购,他们的风险和投入都非常的小。

只不过多数乡豪还是比较保守,整体上对此热情并不如纺织那么高。

李泰对此也不在意,毕竟关西的民生还是比较脆弱,以耕织为根本并没有错。如果大家都不种田了,他就算有钱也没处买粮食。

这一轮合作洽谈完毕,李泰在众人眼中的形象也隐隐有所不同,已经可以说是群众公认、确凿无疑的乡里首望。坐在这里的哪里还是一个人,是七千多架织机、七十多万匹布帛啊!

整个华州、乃至于整个关西,能够撬动掌握这么多乡资物力的人也是少之又少,这就是威望与势力的最直观体现。

正事谈完,庄人们便送上各种饮食酒菜,众人都放开肚量畅饮饱食,宾主尽欢。

在席中李泰又将养伤完毕的李雁头介绍给大家,李雁头之前因为手刃刘镇羌,李泰为之请功,得授一个五品将军号与都督衔。去年都督衔还能凭着捐输钱粮买到,今年就变得金贵了起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