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嘴上敷衍着梁王,心内却是唏嘘不已,真不知萧老菩萨作了多大的孽,才养育出了这样一群奇葩。原本这些宗室应该是对社稷的兴衰存亡有着最强烈的责任心,结果一个个全都私欲满满,仿佛活着的唯一意义就是为了丢人现眼。
他没有跟梁王深入讨论进攻江陵相关的问题,因为站在他的立场上其实并不太希望这件事过早进行。一旦发动针对江陵的进攻,势必会给东南局面和秩序带来巨大的改变,眼下的他还没有信心能够牢牢掌控局面。
当李泰离开樊城,返回沔北不久,江陵方面最新消息也传递过来,萧绎放弃了迁回建康的打算,决定继续留在江陵。
张希的离间计很成功,直接向萧绎进言周弘正与襄阳方面暗通款曲,力劝迁都只是为了把江陵的人事转移到建康去,从而让梁王萧詧顺利夺取江陵。
如此一来,襄阳、江陵皆在梁王萧詧掌握之中,再加上已经被西魏所夺取的蜀中,那么接下来萧詧在与萧绎之间的对抗中将会占据绝对的上风,而且届时建康方面还要承受北齐的压力,直接就会沦为四面楚歌的处境。
别说萧绎作何感想,李泰在听完禀告后都感觉这实在是太恶毒了!
所以不出意外的,周弘正这位劝告迁还建康的主力成员直接被萧绎猜忌疏远、下狱审问是否真与襄阳有所勾连。
至于张希则获取到了萧绎的信任,取代周弘正担任黄门侍郎而坐镇侍中省。另有其叔父张绾原本外任太守,如今也被召回江陵,出任尚书右仆射。一时之间,原本门庭冷落的范阳张氏叔侄在江陵又风光无限起来。
得势之后,张希也并没有忘记与李泰之间的友谊,直接假公济私的派遣一路使员抵达沔北,询问几时可以将之前受赠的财货运回江陵。
李泰在这方面向来很大方,再说对他来说也不过是把东西暂时换个仓库,当即便着员按照张希的意思安排向江陵运输。
之前坐冷板凳的时候,这张希便因为熟悉南梁内部人事纠纷而展现出了极高的统战价值,如今其家族又在江陵重新得势,那这一条线路当然更加值得维持下去。
正当李泰还在喜孜孜的庆幸针对江陵朝廷的渗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的时候,却没想到他们西魏也是后院起火,一场针对宇文泰这一霸府首脑的阴谋正在展开。
武库失窃
长安作为西魏的首都,驻兵数量是仅次于霸府所在地的华州城。
这些甲兵包括长安禁军和雍州境内的府兵,主要分布在长安周边的几座兵城中,包括长安皇城所在本身也是一座兵城。
长安城的禁军最初是由跟随孝武西迁的六坊之众所组成,随着这么多年时间的过去,战损和自然死亡等淘汰了相当数量的六坊之众,但剩下的仍然属于长安禁军的绝对骨干力量。
有淘汰也会有补充,比如大统初年李虎等人率领军队前往进攻灵州曹泥,平定灵州之后,便将灵州当地的许多豪酋部曲力量内徙到咸阳附近安置。这一部分豪酋部曲,在之后的岁月中也陆续补充进了长安的禁卫和城卫系统。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心向西魏皇室的豪强武装也都主动向京畿地区依附过来,加入到畿内驻兵当中。
过去数年间,宇文泰霸府一直在推进加强府兵建设,将关西豪强部伍整编为隶属于霸府的府兵军队。
但是针对长安的驻军并没有进行系统性的整编,比如说一直负责长安周边驻军调度的李虎,大概是惟一一个担任柱国之后仍然实际掌握军权的人,而他也是六柱国中最先去世的人,其人特殊的存在并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
长安城的驻军、尤其是作为核心力量的禁军,他们存在着府兵上层的人事结构,比如齐王元廓、淮安王元育等等都属于十二大将军序列,也在府兵成编之初短暂的节制统率过京畿人马。
但是实际上,长安城驻军兵籍并不归属中外府,尤其是长安禁军,内部仍然有着自己的系统和管理。所以就连宇文泰也不能以六柱国、十二大将军体系一应纳之,仍然需要通过任命领军、左右卫和武卫将军等手段实现对长安禁军的节制。
眼下的长安禁军,是独立于府兵体系外的一支武装力量。
年初尉迟迥出兵伐蜀的时候,有相当一部分禁军六坊之众参与其中,也并不是受到中外府的调度,而是通过征募的方式,那些禁军将士们主动踊跃的响应征募,才得以加入到出征大军中来。
很明显,这是宇文泰通过自己所掌握的对外征伐的权力,利用战功和战利品的缴获来诱使这些六坊之众主动投入自己的怀抱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