栅栏内囚徒们听到这话后又都连忙喊话道。
王琳听到这话后先是又笑了两声,旋即便又拉下脸来指着这些人斥骂道:“胜自然是胜了,但却是因我部儿郎奋勇作战才得胜绩。至于你等各家子弟,大概是已经尽死敌营了罢!
哼,偌大湘州尽为尔等资业,我将士岂有寸土于此?今为守卫你等乡土资业,需我将士浴血奋战,向你等借取些许物料以充军资,竟然吝啬不给,你等乡土之贼当真死不足惜!”
营栅中这些囚徒,乃是长沙城并其周边的豪强富室。王琳之前军资告急,于是便向这些人家催逼捐输,但结果却不甚理想。
旁人或许还会跟他们讲道理,但王琳却不惯这些人的毛病,直接着令将这些豪强富室全都控制起来,并且威逼他们各家族众子弟们随军杀敌,约定只要有军功便可以放过他们一家老小并且归还资财产业。
但这些仓促聚集的豪强子弟部曲本就是乌合之众,横行乡里、欺男霸女或还威风得很,可要是讲到与全副武装的精锐军队交战,那自然是与送死无异。而且王琳既然做出这种事情,又怎么还会手下留情,就算还有一部分跟随韩劭部伍返回的豪强子弟部曲,也都被他着令于城外处斩。
听到王琳这番喊话,被囚禁在栅栏内的众豪强富户们口中全都发出绝望的悲吼。而王琳眼中却并无半分仁慈之色,下令将这些豪强们逐一从栅栏内引出绑上刑架。
每个人家中搜出多少财货便要身受几刀而死,整个校场中全都弥漫着血腥残忍的气氛,而王琳麾下部众们却都爆发出一阵阵的喝彩。
他们或许也曾是乡里安分守己的佃农奴户,可当遭受各种摧残打击之后,xiong腔里早已经是挤压了满满的戾气。
这个世界有人享福,有人受苦,而当秩序丧失、屠刀挥起的时候,苦乐祸福如果不作颠倒,那挥起的屠刀又有什么意义?既然有人生财有道,那就有人盗亦有道、替天行道,谁又没有属于自己的道义呢?
这一场夜袭斫营并没有阻止魏军太长的时间,经过两天时间的休整以及后路人马的增援,魏军在洞庭湖南岸驻扎起了更加牢固的大营,然后便舟骑配合的继续向南杀来。
王琳部伍且战且退,战线被逐渐的向长沙方向进行压缩,虽然期间也组织了几场斫营夜袭的反攻,但因有了
犹似在梦
阳春三月,气候回暖,江陵城外的原野上春耕正忙,已经看不到多少战争所带来的破坏与影响。
当然战争带来的影响还是实际存在的,而且还非常的深刻。就拿原野上这些忙碌的农人们来说,原来绝大多数都是隶属于城中各家权贵巨室的家奴佃户,而今大部分却都是郡府在籍的均田户。
江陵城人口多达三十余万,想要比较彻底的进行编户授田并非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但是农时如火、不容耽搁,为了不耽误接下来的春耕,拟定的不好,而是太好了,引经据典、文辞典雅且文采斐然。而也正因此,更像是一篇文赋作品,并不像是正常的行政文件。
“如今行台初创,人事之间多有生疏,政令尺度未具,章程步骤不明……罢了,还是我来点明几个要点,你等再作扩展补充。”
李泰将这篇过于华丽的文章暂且抛在一边,略加沉吟后便又说道:“当下正值万事更新、百废待兴之际,行台用事尤需轻重分明,切忌捻小而失大!王命所教,劝农以励耕织,劝学以宣教化,劝仕以奖贤能,唯此三者最为切要,为诸事之宗、不容懈怠!若此三者俱能得治,余者繁事尽可得治!”
诸如苏绰的《六条诏书》给西魏北周定下了一个整体的统治基调,如今原本的荆州总管府升级为山南道大行台,不再只是管理一府之军政,而是要负责整个山南道的统治管理,当然也需要一个基本的行事纲领来指导和规范政令的决定与实施。
如今的李泰身份已经不同以往,当年的他为了上位可以制定考成法、坑害同僚博取进步,但是如今的他已经成为一个势力的首领,这种事情如果再自己撸袖子亲自上场,老大的威严从何体现?群众的怨气怎么疏导?还要自己发声收培训费,养了那么多虎狼难道只会舔不会叫?
这一道向行台内部发放的教令,就是要告诉文武属众们自己所重点关注的是什么,你们如果想进步,那就得都围绕这几个点给我卷起来,别特么四六不着、不知道在瞎忙什么!
李泰所提出的这三点,说的更直白一点,劝农就是要努力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劝学就是要用心搞好意识形态建设,劝仕则就是积极的巩固组织结构和扩大统治阶级。
生产力就是一切,对平民小户如此,对一个势力和政权同样如此,生产力如果不能良性有序的发展,再大体量的势力都要坐吃山空、分崩离析。意识形态不能搞好,人心不齐,队伍就会不好带,内耗严重。统治阶级如果不能有序扩大,凡事都搞小圈子,那自然免不了要脱离群众、最终沦为独夫民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