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绒小说

火绒小说>牛男蛇女婚配合适吗 > 第86章(第1页)

第86章(第1页)

“没事赶紧干活去吧,别尽磨洋工。那些女学生你可得看着点,等顺顺当当过完了八月份,再顺顺当当把这些学生送回家去,到时候我给你整一瓶蜂蜜。”带学生确实也挺不容易,白天晚上都不得松懈,这个罗蒙当然也是知道的。“这可是你说的啊!你可别忘了!”“放心吧,忘不了。”“我这回要枸杞蜜,不要南瓜蜜!”“行,枸杞蜜。”柳茹华得偿所愿,颠颠跑回去干活去了,把那些学生伺候好了,月底这瓶蜂蜜就到手了。“往后这卖鸽子也是一笔收入啊。”罗蒙乐呵呵地数着票子,一只鸽子一百五,十来只鸽子都卖出去,换回来的就是厚厚的一沓红票子了,以后还有更多呢。晚上八点多钟,又到了吃鸽子的时候,依旧还是包了荷叶蒸出来的鸽肉,因为一个月只吃一次,大伙儿现在都还没感到腻味,这回吃完了,等过上十几天,又想得不行。桌上除了大家各自的鸽子,另外还有几道小菜,都是牛王庄上自己产的,像煮玉米炒豆子凉拌豆腐什么的。侯胖子跟前除了一份蒸鸽肉,还有一盘炒鸽杂,也不知道加了些啥材料,闻着怪香,看着也怪可口。“胖子,我吃一口你这个。”罗蒙抓了筷子就往侯胖子盘子里伸。“要吃?拿鸽肉跟我换。”胖子把那一盘炒鸽杂护得紧紧的,一点都不给他们东家面子。“行,行,跟你换。”罗蒙瞄了一眼自己和肖树林的蒸鸽肉,拣了一块肉少骨头多的丢过去,又从胖子那边夹了一颗鸽子心过来,放在自己盘子里,又把盘子往肖树林跟前推了推:“你尝尝这个。”“咋样,好吃不?”罗蒙看着肖树林把那颗鸽子心放到嘴里嚼了嚼,又吞下去。“挺好。”肖树林笑了笑。“胖子,来,再换一块。”罗蒙又夹起来一块肉少骨头多的。“不换了,看看你给我的都是些啥?”胖子说什么都不肯上当第二回。“哎,罗蒙啊,算算时间,你那些枇杷酒差不多也能开了吧?”卜一卦这时候就说了。“哪儿啊?时候还没到呢。”罗蒙摆摆手。“差不多了吧?是不是啊胖子?”卜一卦转头问一旁的侯胖子。“是,差不多了。”侯胖子这会儿也馋枇杷酒了。“算了,今天就叫你们尝尝。”罗蒙说着从身上摸出钥匙递给一旁的纳祺云:“祺云啊,你去那间放酒的仓房,帮叔拿一罐子两斤装的枇杷酒出来。”“五斤装!五斤装!”“两斤装够谁喝的啊?祺云啊,你给抱个五斤装的出来。”一听罗蒙说两斤装,这些人又起哄了。“差不多就行了啊,还真想一醉方休咋滴?”五斤枇杷酒,里面大约能有三斤白酒两斤枇杷,那可就要两百多块钱成本呢,这一罐子枇杷酒要往外边卖,没上五百块钱罗蒙都不愿意。“?”纳祺云被这些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得也有点糊涂,只好向他爸投去求救的目光。“!”纳茂成暗暗向儿子比了比五根手指头,对这个西北汉子来说,五斤装的果酒都不怎么够看,别说两斤装了,还不够他塞牙缝呢。纳祺云得了他老子的暗号,高高兴兴就去了放酒的仓房,没一会儿,就抱了一坛五斤装的枇杷酒出来,众人大乐,三两下就把这坛子酒给开了,枇杷酒特有的果香顿时就在院子里飘荡开来。“郑头儿!你们吃啥呢这么香?”楼上那些小崽子们不安分了。“喝酒呢,没你们什么事儿。”罗蒙朝楼上喊了一句。“啥酒啊?我们闻着分明就是罐头嘛!”小崽子们装傻充愣。“下来。”郑博伦冲他们招招手。“嗷!”这些臭小子们嗷嗷就冲下来了。“把这个拿去分了吧。”郑博伦把自己刚吃了两口的鸽肉端给他们。“嗷嗷嗷!!!”这些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儿,接过郑博伦给的鸽子肉以后,一边吼吼一边往楼上跑。“给我一块!给我一块!”“我就说!一早就闻到这个香味了!”“喂!给我留口汤啊!”“没了没了……”“吸。”一直没说话的万良山这会儿突然抽了一下鼻子。“咋了?”林春玉问他。“想起我们小学班主任来了,那时候我们学校很多学生和老师中午都是带饭吃的,那年头家家户户也不富裕,没几个饭盒里能见肉的,我们班主任他媳妇每天中午给他煮俩鸡蛋,都叫我们给分了,从头到尾,都没见他自己吃到过一回。”万良山说道。“唉,你们班主任可真不错,我从前一个班主任,就因为我师父是个摆摊算命的,又没爸没妈,还没给她送过礼,可瞧不起我了。”柳茹华愤愤地说道。“我读小学的时候也有一个班主任,好几回我没做作业都被他领回家去了,连晚饭都是在他们家吃的。”侯胖子一句话,就把刚刚有点伤感起来的气氛冲了个一干二净,这丫除了吃还能记住点啥?“哎,郑博伦你从前是干啥的啊?是不是当过老师啊?”林春玉这时候就问郑博伦了。“嗯,当过。”大概是今晚气氛比较特别的关系,一直对自己的过去避而不谈的郑博伦竟然正面回应了林春玉的问题。“教小学还是初中啊?”罗蒙他们也都挺好奇。“小学初中都教,那地方偏得很,一所学校二十几个孩子,年龄从七八岁到十七八岁都有,当时就我一个老师。”郑博伦说道。“那你后来咋走了呢?”侯胖子问他。“后来找到其他志愿者了,我就走了。”郑博伦笑了笑。“志愿者?原来你从前是干志愿者的啊!哈哈,咱可都当你是流浪汉呢!”边大军听了哈哈大笑起来。“那可就你一个。”马小爷爷摇摇头,也不知道这边大军的眼睛怎么长的,郑博伦这年轻人吧,看气质看举止,哪一点像流浪汉了?这分明是好人家长出来的苗子。“当志愿者,去过不少地方吧?”肖树林对这个好像也挺感兴趣。“西边,北边,西北,西南,都走过一些地方。”郑博伦喝了一口枇杷酒,说道。“啧,这酒不错!”马家老爷子也喝了一口枇杷酒,嘴里啧啧有声,摇头晃脑地惬意得很。“你们当志愿者还干些啥啊?”纳茂成的妻子牛红霞好像对这事也挺好奇。“本来也不是志愿者,就是到处走走,看到有困难的就帮一把,后来认识了几个人,他们经常在一个论坛活动,要是遇到超出自己能力的情况的时候,发到论坛上,也可以获得一些帮助,特别是像一些失学儿童,比较容易得到一些社会爱心人士的认捐。”郑博伦喝着枇杷酒,话也多了起来。“说说,你们都遇上了些啥?”虽然这个话题略带伤感,但是在座的都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所以对郑博伦的遭遇感到很好奇。“嗯,最多的就是穷,没办法的那种,家里老的老小的小,生病的生病,要么就是大字不识一个,老实巴交的村民,根本没办法从大山里走出来,一点脱贫的路子都没有。”郑博伦说着摇了摇头。“那你们都做些啥嘛?”边大军又问。“生病的就给买药,有医护专业的志愿者同行的话,还给看病检查身体,有小孩子的,就想办法给送到学校去读书,没学校的就给修学校,那一回碰到没老师的,就只好自己顶上去了。”郑博伦眯眼笑了笑,低头又喝了一口酒。“对了,还有一回碰到一个村子,他们那儿有条河,但是没有桥,每回一到下雨的时候就特别危险,还出过人命。我们当时募捐了一些钱,不过还是不够,为了省钱嘛,上网咨询了几个路桥专业的,然后又买了些钢筋水泥,自己把桥给造出来了。”“你们自己修桥啊?”边大军一听,那也太能了!“不止是我们几个,好多村民都来帮忙了,吃住都在他们家,中午还有人送饭。”郑博伦这会儿酒劲好像有点上头了,两颗黑黝黝的眼睛亮亮的还带着笑意,留着大胡子的脸庞上也显得明朗了许多。“哎!太佩服你了哥儿们!来,干一杯!”边大军举起酒杯跟郑博伦碰了碰。“没啥。”郑博伦跟他碰了杯,又喝下去半杯酒,摆摆手说道:“帮不上忙的时候更多。”“说说。”罗蒙喝了一口枇杷酒,说道。“有一对兄妹,我前些年刚遇到的时候,他们都还小,现在哥哥读小学了,已经有人认捐,妹妹年纪还小点,家里还有母亲和爷爷,父亲已经过世了,爷爷七十多,还在干农活,母亲有尿毒症,每个月透析加吃药最少都要一千多。”郑博伦顿了顿,又说:“一千多在咱眼里没多少,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一个钟头以后,酒席散去,罗蒙拿着郑博伦写给他的一个电话号码,和肖树林默默走在回他们自己小屋的路上,无奈苦笑道:“以后卖鸽子的钱都不是咱自己的了。”“!”肖树林咧嘴笑了笑,抬手就把罗蒙的脖子夹到自己咯吱窝下面。“晕!晕!我头晕啊!”罗蒙连连喊道。“那就赶紧回去躺着。”肖树林用另一只手搓了搓罗蒙的头发,就跟搓他们家东南西北似的。“哎,轻点,脖子扭到了。”罗蒙一边大呼小叫,一边在心里暗笑,他们家小树林表达感情的方式还真是特别。第161章既然要做好事,罗蒙和肖树林觉得还是应该做得彻底一点,起码得亲自过去实地考察一番,了解一下他们当地的基本情况。以及每个月给多少钱才能帮他们渡过难关,又不至于让自己当冤大头,这也是需要仔细度量的。为了这事,罗蒙和肖树林决定要出一趟远门,牛王庄上的事情有陈管事等人看着,倒也不需要太担心,就是特别交代一下纳茂成边大军他们,让他们没事的时候多巡巡稻田,别让里边的螃蟹跑了,另外就是水库那边,也安排了人每天过去给撒一些饲料。店里卖菜的活儿就暂时交给肖老大和罗老汉刘春兰了,阿芸婶最近还在赶工,不能过去帮忙。罗蒙让陈建华每天早上安排人手把要卖的瓜果蔬菜运到镇上店里,让几个老人看着卖就行了。这次郑博伦介绍给罗蒙的这一家人姓谢,生活西南山区一个叫谢家村的小山村,那边交通相当不便利,罗蒙和肖树林上网查了一下,从他们这边坐车的话,要转四五趟才能到,两人一合计,决定还是自己开车,顺便带点打包带什么的过去。用打包带编篮子虽然不算什么了不起的手艺,但只要能给没有经济来源的村民每个月带来哪怕一点点的收入,对他们的生活多少也能有些改善,靠别人的资助,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出发这天,罗蒙和肖树林一大清早就出门了,他俩轮流开车,一直到第二天中午,才进入那家人所在的省份。从前罗蒙还觉得自己的故乡水牛镇已经是很偏远的山区了,等进入这片大山才知道,他们那儿完全就是大山外面的世界。“对面那条公路,你看,咱要多久才能开过去?”罗蒙握着方向盘,对一旁的肖树林说道。肖树林看了看山那边的公路,皱眉想了想:“起码半个钟头。”“记住那边那棵歪脖子树,咱开开看。”这时候罗蒙刚好看到山那边的马路边上长着一棵很特别的歪脖子树,就这么跟肖树林说了。结果半个钟头以后,他们还在深山里转悠,完全没有经过刚刚他们看到的那颗歪脖子树,还当那条公路跟他们现在开的这条完全没关系呢,结果等他们又开了半个多钟头,竟突然在路边看到了那颗歪脖子树,罗蒙停下车子看看山的另一边,也是一条蜿蜒的公路,一个多钟头前,他们就已经到那里了。“换我来开会儿吧。”肖树林拍了拍罗蒙的肩膀,打开车门从副驾驶座跳了下去。“先歇会儿吧。”罗蒙也从车上下来,顺便把水壶也拿了下来,这壶水是出发前罗蒙准备的,里面装着的全部都是灵泉水,喝一口神清气爽,比红牛还好使。“这地方你说,交通困难成这样,不穷才怪了。”罗蒙用杯盖给肖树林倒了一杯灵泉水。“土壤也很稀薄。”肖树林接过杯盖,一口把里面的水喝完了,又看了看附近的大山,摇摇头说道。“你肚子饿不饿?也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到他们镇上。”罗蒙接过肖树林递回来的杯盖,给自己也倒了一杯灵泉水。“咕噜噜噜噜……”回应他的是一串响亮的长音。“你要不要先吃点饼干垫垫肚子?”罗蒙不厚道地笑了。“不用了,走吧。”肖树林伸手摸了摸鬓角的几根短发,若无其事地爬上了驾驶座,等罗蒙也上了旁边的座位,一踩油门就把车子开了出去。他俩当天傍晚好容易才赶到附近的县城,随便找了一家看起来还算干净的馆子吃了一顿热饭,然后又在一家简陋的旅馆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又开了三个多钟头的车程,才终于到了那家人所在的镇上。说是一个小镇,其实也就是马路边的一排砖瓦房,附近还有几块平整的农田,零散地住着一些农家。听说从镇上去谢家村的那一段路汽车只能开到一半,罗蒙和肖树林只好把皮卡车放在镇上一户农家的院子里,给了五十块钱,算是停车费,顺便也是让他们帮忙看着点的意思,都说穷山恶水出刁民,他们初来咋到,小心点总是没错,也不敢把车子随便停在马路边。罗蒙和肖树林把带来的彩色打包带和一些铁丝整理整理,装进一个黑色大背包里,在镇上叫了两辆摩托车,就往谢家村去了,开摩托车的也是本地的庄稼汉子,其中一个就是罗蒙他们停车的那家农户的男主人。车费要得挺厚道,从镇上到村里近一个钟头的车程,一人也就收了十二块钱。“收土鸡蛋嘞!谁家有土鸡蛋赶紧拿出来了啊!”这两个开摩托车的汉子一进村就吆喝了起来。“一个几毛钱哦?”带着浓浓地方口音的乡下妇人问道。“六毛。”“前些时候都八毛了,咋现在才六毛?”“前些时候是前些时候,最近天热,县里的贩子也来得不勤了,他们要是不来,收回去的鸡蛋我就只好自己吃了。”这两个开摩托车的汉子笑嘻嘻地跟村子里的人讨价还价。“我们自己提到镇上,还能卖一块钱哩。”“你家能有几个鸡蛋?也值当自己跑一趟?这样,我给加一毛,七毛钱,再多没有了。”“七毛就七毛吧,哎呀,你们最近怎么都不来了?”村里这些人像是长期跟小贩打交道的,知道再说下去也是没用的,今天这鸡蛋就只能卖到七毛钱了。“天气热嘛,东西也不好卖,再说也没人坐车来你们村。”“这两个外乡人是哪里来的?”这会儿就有人注意到罗蒙和肖树林了。自打进村以后,罗蒙和肖树林观察这个村子有一会儿了,这是一个坐落在山沟沟里的小山村,山沟里地势平坦的地方,分布着一些田地,地里大多种的都是水稻,不远处的坡地上也都种上了庄稼,大抵就是一些玉米红薯之类的。村里的房子基本上都是木屋,大概是因为本地土壤稀薄不产好木的关系,这里的人也大多都是用细木条拼成的房子,这样的屋子夏天还好,冬天就难熬了。也有几家人盖起了红砖黑瓦的房子,大多都只有一层楼,二层楼房总共也就三五间,刚刚罗蒙他们坐摩托车过来的时候,就在外边小路边看到一间,房子看着像是这两年刚修起来的,门窗都还没做,全部都用木条、塑料薄膜、编织袋等杂物自己钉起来,也能起到挡风遮雨的作用。“哦,说是找谢应杰他们家的。”一个开摩托车的汉子说道。“应杰啊,跟他老妹上山挖折耳根去了。”一个村妇说道。“那他母亲在不在家?”罗蒙问道。“桂花啊?刚刚还看到她呢,回家拿鸡蛋去了吧,一会儿就过来了。”一个没牙的老头咧着嘴也过来瞧热闹,他们这村里平时很少有外乡人过来,村里人要走出去又特别不容易,所以难得遇到这么热闹的时候。“桂花啊!这两个外乡人说是要找你们家应杰。”一会儿,场子另一边的小路上走过来一个又黑又瘦的乡下妇人,身上穿着罗蒙已经好些年没见过的的确良花衬衫。“找我们家应杰啊?这会儿不在家呢,先上我们家去坐坐吧。”苏桂花眯着微微有些浮肿的眼睛,看着精神头不是很好,但是对罗蒙和肖树林还是显得很热情:“哎呀,你们是志愿者吧?”“不是志愿者,我们是郑博伦的朋友。”罗蒙笑了笑。“是郑先生的朋友啊。”村民们好像都知道郑博伦,这家伙不知道怎么弄的,还给自己混了个郑先生的名头,一听罗蒙他们是郑博伦的朋友,一个个都显得更加热情了,笑容满面的就要把罗蒙和肖树林往自家拉,不过最后罗蒙他们还是上了苏桂花他们家。“先上我们家坐坐去,外边太阳大。”苏桂花鸡蛋也不卖了,提着篮子,直接就把罗蒙跟肖树林往自家领,一进院子就喊了:“爹啊,家里来客人了,你上地里挖点芋头回来吧。”“谁来了?”院子里一个精瘦的老人正在扎扫帚,年纪挺大了,精神头还不错的样子,身体看着也硬朗。“郑先生的朋友。”苏桂花说道。“知道了。”老头谢广福像是刚刚犁完地的老水牛似的打了个响鼻,从院子一角拿了一把锄头扛在肩上就出去了,经过罗蒙他们身边的时候就瓮声瓮气地说了一声:“你们先坐。”“我爹就这样。”苏桂花有些拘谨地笑了笑,连忙搬了凳子到院子里的阴凉处,招呼罗蒙和肖树林先坐着,自己提了篮子进屋,一会儿就做了两碗糖水荷包蛋出来。吃着荷包蛋,罗蒙和肖树林也跟苏桂花说了一些话,主要就是问问她身体怎么样,家里现在都有哪些经济来源,两个小孩是不是都挺好之类的。苏桂花高兴地跟罗蒙他们说她儿子今年期末考试考了全班第一名,娃娃争气,将来会报答他们这些好心人,又说闺女明年就上小学了,郑先生说到时候也会帮他们找人认捐,他们一家人都很感激,至于家里的其他事情,并不大说起。谢广福一会儿从地里挖了芋头回来,苏桂花就把这些芋头洗洗,撒些盐花放到大锅里煮上,煮出来以后放在一只干净的笸箩上放凉了,招呼罗蒙和肖树林吃芋头,农家自己种出来的芋头又粉又糯,罗蒙和肖树林都吃了不少。“这扫帚扎得不错啊。”肖树林跟老头谢广福搭话。“初一十五镇上赶集的时候有人买。”谢广福笑了笑,显然对肖树林的印象还不错。“一把卖多少钱啊?”肖树林问他。“三块五。”谢广福回答。“你们这儿初一十五还赶集呢?”罗蒙也在一边插话。“是啊,你们今天过来的时候镇上冷清吧?要赶上初一十五,就热闹多了。”谢广福一边整理竹枝,一边和这两个外地来的年轻人说话,慢慢的,最初的那点不自在就淡了。“那刚好,我这个朋友会编篮子,你跟他学学,下回赶集的时候也拿到镇上去试试,看好不好卖。”罗蒙说着就把一旁的黑色大背包给拎了过来。“啥样的篮子啊?”老头这就来了兴趣了。“材料都带了,叫他编一只给你瞧瞧。”罗蒙笑着把背包打开,从里边拿出打包带和铁丝递给肖树林。“用这个编啊?之前我在镇上也见过。”老头一见打包带,心里也有些明白了。“现在的人不都图好看?咱们这个颜色鲜艳,说不定还能有不少人买。”罗蒙说道。“这个颜色是真挺好。”老头看着肖树林手里的那些打包带,又看他是怎么起头怎么编织的,肖树林一干上活儿就不爱说话,这老头看得也认真,罗蒙自然也就不再自讨没趣,自己坐在一边剥了芋头吃。“真快啊,这一个就编好了。”等肖树林给手里的篮子收了边,那老头忍不住就叹了起来。“这个篮子编得还真好看!这一个得卖多少钱啊?”女人都喜欢好看的东西,苏桂花也不例外。“我们那边卖十几二十几,你们这边的话,看着卖就行了。”肖树林说道。“你们这回就是特地教我们编篮子来的?”老头手里拿着肖树林刚刚编好的那个篮子,翻来覆去地看。“也不全是,主要还是为了过来了解了解情况。”罗蒙说。“哎,这个好啊,比给钱都好。”老头看来很中意肖树林接下来要传授给他的这门手艺。这天下午就在编篮子的过程中度过了,这一个下午的时间,也有村子里的其他人过来,谁要是想学的,肖树林就都一起教了,罗蒙还跟他们说,也不一定非得在集市上卖,最好是能卖到县里去,那边人多。这一天下午谢家村十分热闹,好多人都围在谢广福他们家院子,还常常有人送一些自家的玉米棒子芋头薯仔之类的过来。太阳差不多下山的时候,院子外边进来两个黑瘦黑瘦的小孩,想来这就是谢应杰和他妹妹谢东燕了,这俩孩子在外边挖了一天折耳根,身上又是汗又是土的,见家里来了外人,也显得很腼腆。苏桂花经过一个下午的学习,基本上也能编出箩筐来了,这会儿就高高兴兴地进屋烧水给两个孩子洗了澡,又杀了一只鸡做了一桌还算丰盛的农家饭菜,别人家也有端菜过来的,各种吃食摆了满满一桌。夜里,睡在陌生的床板上,罗蒙心里也有些不是滋味,就像郑博伦说的,这个村子就是穷,而且还没办法没路子,只能一直穷下去。“明天就回去吧?”罗蒙问身边的肖树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