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绒小说

火绒小说>北朝帝业笔趣阁小说 > 北朝帝业 第23节(第1页)

北朝帝业 第23节(第1页)

“没道理啊!怎么这个史恭成为当县都督?”

烦恼之余,李泰心中也是大为不解,想不通事情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他之所以旗帜鲜明的支持周长明,不只是因为彼此之间的交情,也是出于对宇文泰政策实施的体察感悟。

之前还在潼关时,他便上书言及招募关陇豪右为军一事,这本就是宇文泰接下来将要实施的政策,但却没有获得宇文泰的赏识和起用。

之后李泰又结合宇文泰步步为营的举措思考一番,便渐渐意识到自己那番进言还是有些激进。

国之大事,在祀在戎,军队便是西魏这个霸权政府得以建立的基础。所以有关军队的各种改革举措,宇文泰必然会慎之又慎。

尽管大肆招募关陇豪右为军已经是局势发展不得不做的一个选择,但宇文泰仍然力求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一步一步的进行推动。

这具体的步骤尺度在哪里,只存乎他之一心,除此之外,任何人的进言建策,只怕在他看来都是别有用心。

李泰近日也将自己代入宇文泰的视角中去考虑,只觉得这条道路并不好走,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酿成大祸,因此这一过程必然是伴随着各种权衡试探,也免不了会有犹豫迟疑,见势不妙、即刻叫停。

想要牢牢掌握这种主动权,就要严密控制事情的进程。

先将一部分资产丰厚但势力薄弱的豪强吸引到统治集团中来,即就是推行输赏格。

西魏朝廷因此得人得物,特别是大量物资储备在手,便可以有序的调控关西物价民生,一定程度上抬高物价,从而增加豪强供养部曲的成本支出,给下一步的继续整编铺垫一个物质基础,并减少阻力。

如果按照这种思路,那么真正部曲众多的乡土豪右便不会成为

亲故重逢

“壹即是1,贰即是2,叁即是3……”

课堂上,李泰拿着一根小木棍敲打着板书上的内容:“前是正字,后是便数,便数用作计算,入纸则必正字!”

课堂里坐着二十多人,老少不同,有接受启蒙、成绩优秀的学童,也有部曲中粗识文字的老汉。还有部曲中过去几个月涌现挑选出来的管事人才,都在认真接受郎主对他们进行算术启蒙。

古人的知识普及,真是低到令人发指。

李泰从东州带来的十几名家人,因为自幼陪伴他成长,多数倒也接受过初步的教育。几个生性聪慧诸如李去疾等,本身的学术素养甚至比李泰这个郎主还高几分。

但在关西新得的这些士伍部曲,识字者便寥寥无几。李泰倒不指望他们人人都能饱读诗书,但随着家事渐繁,这些管事者起码的数学运算和造账应该懂得。

特别在周长明获职帅都督后,李泰将李去疾等几个文武兼允的家人借调过去助其整顿乡团,家中事务掌管便急缺人才,需要赶紧培养。

古人的数学发展并不低,且不说南朝已经算出圆周率的祖冲之,北朝流传的《算经》教本,其实水平也不差。

《算经》中便有许多的应用题,题目类型与生活息息相关。

今有负他钱,转利偿之。初去转利得二倍,还钱一百。加印,之后庄园管事们只需要填写上具体的出入数字,造账的效率自然大增,李泰盘查账目也能更方便。

“可惜黑獭太狂,不给我面子。如果封我个官,官府行政效率能给他提上来,成本还打下来。活该他到老做不成皇帝!”

有感自己做事精明,李泰又忍不住叹息道。

周长明从区区一个乡戍戍主一举被提拔为帅都督,李泰虽然真心替他高兴,但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